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建立,美元确定了霸主地位,成为全球唯一的主导性国际货币。
在零利率与负利率时代,企业只要有资产抵押,负债增长基本上不会有利息压力,但是当新危机爆发导致利率上行后,情况就会反转,高负债率就很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在经济持续低增长过程中,还会爆发新的经济与金融危机。
从冷战结束到07危机爆发前,是新全球化奔腾式发展的时代,而新全球化的特征是随新国际分工关系而生的贸易与跨国投资高增长,促进了各国的经济高增长,与比较明显的通胀压力,还有各国政府与企业普遍增加的财政盈余和外汇盈余,这与以上所说的四个新特征,即经济萧条、贸易停滞、通缩和负债率不断上升,形成鲜明反差,因此很多人认为,新全球化时代被07危机终结了。提高负债率是一碗孟婆汤,虽能续命,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收入不能覆盖支出的问题,反会给新危机埋下两个火药桶:一个是恶性通胀,另一个是一旦利率反转,就会因利息负担要实体经济的命。有人说泡沫是货币现象,这话虽然没错,但是不管是日本90泡沫还是07美国泡沫,直到08主权债务危机前的欧元区,还有2012年以来的中国,如果看四大央行的货币供给量,在资产泡沫兴起过程中都是相当平稳的,所以至少在07危机前在美日欧经济中出现的资产泡沫,与央行的货币供给是没有关系的。显然,美国的资产泡沫不同于日本90泡沫之处,就在于它是衍生金融品泡沫,因此07危机的爆发形态与90危机也很不相同,不是从地产和股市的崩溃开始的,而是从雷曼和AIG这些大量持有衍生金融产品的金融界巨头,发生了严重亏损与倒闭开始的。近几年在中国相继出现的股市、债市、楼市和期市泡沫,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官方政策的直接鼓励,现在宏观调控当局虽然已经开始警惕资产泡沫的过度泛滥,但主要仍是采取对资本市场资金断流的方法,而没有把工作重点放在为实体经济开拓需求道路上面来。
我们先来看日本资产泡沫的形成原因。还必须提及的是,在衍生资产泡沫时代,由于用金融衍生工具所创造出来的虚拟经济规模,远大于实体经济,所以就形成了虚拟决定实体,期货决定现货和远期决定近期的虚拟与实体经济关系新格局,对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就构成了新伤害,在利率、汇率与商品价格的决定方面,也随之出现了许多新特征、新机制与新规律。IMF观点的转变实际上支持了巴西等国对短期投机性资本流入征收托宾税的做法,意味着在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衡量方面,对限制新兴经济体管制短期资本流动的要求出现了放松。
金融体系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资本项目开放也要很好地体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精神。除了前面提到IMF工作论文认为可保留对投机性短期资本流入的管制外,最近IMF总裁拉加德也表示,在资本异常流动的情况下,新兴市场国家有必要对部分资本流动实行管理。开放型经济与可兑换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推进对外开放,鼓励外商直接投资,但当时没有提开放型经济这一说法。此外,国外还有一些十分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如CDO、CDO平方、CDO立方等,是不是人民币实行资本项目可兑换必须也发展类似的衍生品,并允许国际资本在国内投资和交易?也不是,这并不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必备条件。
一些国家特别需要引进外资,提前宣布资本项目可兑换可提升该国对外部资金的吸引力。对中国今后的监测而言,既要做到便利化,相关监测不给正常经济活动造成太多麻烦,同时又要能掌握资金流入流出和兑换的信息,以便出现问题能及时处理
对小微、三农和创新增长点等领域,要建立以财政为后盾的政策性融资体系,通过贴息、政策性信用担保、多种形式的平台和基金,以政策性资金,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信贷式放大的机制进行运作。这一重要判断对于我们在新时代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统领作用。人民币在渐进的国际化进程中,已从周边化推进到加入IMF框架下的特别提款权(SDR),未来金融业应坚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大方向,但具体时机必须审慎把握。我们需要通过多样化发展,消除这些垄断因素,以便更好地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各类融资需求,为不同产业、不同类型企业创造发展机遇。
当前中国金融的多样化发展还不充分,金融领域里存在某些垄断因素。二是以金融多样化改革形成无缝对接的金融—资本市场势在必行。目前,P2P等互联网金融即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出的。既然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清晰地聚焦于发展的不平衡这一关键性问题,那么总体上把握现代化战略方针的主线,就必须顺理成章地紧扣以优化结构来化解矛盾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是以健康、可持续的政策性融资体系匹配金融创新、支持超常规发展势在必行。因此,金融创新一定要以支持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同时,监管者也要进行动态风险跟踪,出现比较明显的风险信号时及时控制风险,进行动态调整。六是在金融改革中积极创造条件,实行资本项目下可兑换,从而决定性地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势在必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金融业本身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但是导致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往往正是因为金融从现代经济的核心 变为空心。金融创新不可与产业革命等历史机遇擦肩而过。(本文发表于《金融时报》2017年12月25日) 进入 贾康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金融改革 。五是以PPP等投融资机制创新支持聪明投资和民生改进势在必行。未来金融改革要改变现有机制中的不平衡,需要遵循七个势在必行。
一是以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升级换代势在必行。我们要利用中国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已经形成的初步经验,继续强调阳光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控制风险的同时,仍然鼓励创新,把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几个要素结合在一起。
七是动态把握在发展中规范和规范中发展的关系势在必行。这为十九大之后的金融改革指明了方向。
金融创新过程中特别突出的问题是,没有人可预判究竟在什么地方能取得成功,因此监管必须审慎包容,要为企业留出试错空间(本文发表于《金融时报》2017年12月25日) 进入 贾康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金融改革 。
既然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清晰地聚焦于发展的不平衡这一关键性问题,那么总体上把握现代化战略方针的主线,就必须顺理成章地紧扣以优化结构来化解矛盾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六是在金融改革中积极创造条件,实行资本项目下可兑换,从而决定性地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势在必行。金融创新过程中特别突出的问题是,没有人可预判究竟在什么地方能取得成功,因此监管必须审慎包容,要为企业留出试错空间。目前,P2P等互联网金融即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出的。
金融创新不可与产业革命等历史机遇擦肩而过。这为十九大之后的金融改革指明了方向。
因此,金融创新一定要以支持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们要利用中国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已经形成的初步经验,继续强调阳光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控制风险的同时,仍然鼓励创新,把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几个要素结合在一起。未来金融改革要改变现有机制中的不平衡,需要遵循七个势在必行。
我们需要通过多样化发展,消除这些垄断因素,以便更好地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各类融资需求,为不同产业、不同类型企业创造发展机遇。三是以健康、可持续的政策性融资体系匹配金融创新、支持超常规发展势在必行。一是以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升级换代势在必行。这一重要判断对于我们在新时代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统领作用。
同时,监管者也要进行动态风险跟踪,出现比较明显的风险信号时及时控制风险,进行动态调整。金融业本身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但是导致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往往正是因为金融从现代经济的核心 变为空心。
当前中国金融的多样化发展还不充分,金融领域里存在某些垄断因素。五是以PPP等投融资机制创新支持聪明投资和民生改进势在必行。
对小微、三农和创新增长点等领域,要建立以财政为后盾的政策性融资体系,通过贴息、政策性信用担保、多种形式的平台和基金,以政策性资金,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信贷式放大的机制进行运作。二是以金融多样化改革形成无缝对接的金融—资本市场势在必行。